發布時間:2022-12-29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 瀏覽次數:10213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22-12-29
10213
編者按:湖南海利是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1994年4月,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是湘股第一家也是全國第二家科研院所上市公司。建有全球最大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農用烷基酚、羥基喀啶類化合物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種衣劑生產基地。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超60%,與多家跨國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產品出口率達60%。
1994年4月,在湘江大地上,以湖南化工研究院為主導,組建了一家湖南省首家高科技股份制企業,湖南海利誕生了。僅隔2年,海利就作為湘股第一家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全國第二家科研院所上市公司。歷經25年歲月的洗禮,湖南海利逐步成長為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5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國家農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工業性試驗基地、仿生農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南方農藥創制中心湖南基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在農藥及精細化學品的研發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海利"牌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類系列農藥為"湖南省名牌產品","海利"注冊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目前湖南海利建有全球最大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農用烷基酚、羥基喀啶類化合物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種衣劑生產基地。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超60%,殘殺威、抗呀威、甲基喀啶磷、喀啶醇等為國內獨家生產,與多家跨國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產品出口率達60%。
1 改革創新伴成長
海利的誕生史、成長史,就是一部科技改革、創新發展史。讓我們的視線回到1951年,湖南化工研究院前身湖南省工業廳工業試驗所,1959年,定名為湖南化工研究所。1984年,改革開放的熱潮遍布中華大地,湖南化工研究所作為湖南省首批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在省內率先實行以科室承包、課題核算為主要內容的技術經濟承包責任制。1988年更名為湖南化工研究院,實施科、工、貿一體化新戰略。1994年4月,為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組建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湖南海利"作為我國科研院所第二家和滬市湘股第一家,在上交所成功上市,這是海利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此后海利加快了前進步伐。上市后,海利在一年內先后完成了對江西貴溪農藥廠、株洲精細化工廠、中國農大涿州種衣劑廠等企業的收購和控股,組建了海利貴溪化工農藥有限公司和海利株洲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與中國農大合作組建中國農大涿州(海利)種衣劑廠,隨后又兼并了常德長豐化工農藥有限公司,組建海利常德農藥化工有限公司。一系列舉措使湖南海利的生產能力大大增強,并建立起了技術轉化的良好平臺,年經濟增長率達到30%以上。
湖南海利研究院股份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得到了國家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視察,充分肯定了湖南海利在深化改革和科研生產經營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指出:海利之路是成功之路;是全國地方院所轉制的優秀典型,是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面旗幟。1999年5月,湖南化工研究院作為唯一一家地方院所在全國242家部屬院所企業化動員大會上作了經驗介紹,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等領導的高度肯定。
25年來,湖南海利矢志不渝地堅持走創新發展的道路,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在幾代海利人的共同努力下,M1C、克百威、殘殺威、好安威、甲蔡威、滅多威、哄喃酚等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原藥生產基地和亞洲最大的農用烷基酚生產基地,為公司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1996年至2016年,湖南海利總資產成長14.2倍,產值增長5.4倍,營業收人增長5.3倍,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已發展成為全國農藥行業的核心骨干企業。
2 企業文化鑄魂魄
湖南海利一直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和魂。以研究院濃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25年來,海利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特色鮮明的海利企業文化體系。包括"海納百川,利在
千秋"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企業精神、"立足現代農業,展現科技之光"的企業使命、"奉獻第一流產品,提供最優質服務"的營銷理念;海利通過加強完善企業文化體系建設,增強了廣大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主人翁精神,使企業文化真正成為員工自覺的操作規范和行為準則,推動企業管理提升和文化強企,促進湖南海利各項事業的發展,將公司真正打造成"常青樹"和"百年老店"。
湖南海利一直秉持"海納百川、利在千秋"的價值理念,以"做有責任的企業"為社會承諾,推進節能減排、創造優良業績,將社會責任理念融人到日常運營的各個環節,為保障食品安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廣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0P)方法,堅決制止不安全行為,加大環保技術開發和環保設施的投入,確保"三廢"達標排放,建設本質安全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企業。大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服務模式,深化服務內涵,以"卓越品質、誠信雙贏"的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化服務,與客戶共同發展。切實保障員工權益,實施核心骨干員工持股計劃,全力打造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平臺,加大員工安全防護投人,改善員工工作和生活環境,營造健康和諧的企業環境。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持續開展扶貧助困工作,與合作伙伴互利共贏,與社區和諧共建,以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3 創新驅動作動力
湖南海利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強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每年投入科研開發資金千萬元以上且逐年遞增,對技術創新形成了強大的推動作用,構筑了獨具特色的創新體系。海利開發出了10多個號稱“當今世界第三代新農藥"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新品種,在行業技術創新中作出巨大的貢獻,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家M1C工業化生產的國家。海利成功研發克百威、好安威、丙硫克百威等新型農藥的重要中間體吠喃酚合成技術,打破了國外少數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壟斷地位,改變了我國農藥克百威所需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自給并出口創匯。海利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成為國家兩個新農藥創制中心之一,伴隨著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相繼誕生,為農業生產提供高效、安全的品種,推動了我國農藥工業創新發展。
2011年,湖南化工研究院組建的國家農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優秀"的成績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完成了“地方隊"向“國家隊"的躍升;2012年,“仿生農藥工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獲國家發改委的批復,研究院成為我國農藥工業界少數的幾個與發達國家逐步接軌的新農藥創制重要機構之一。
2014年,湖南海利收購研究院股權,實現了產研一體化。研究院全方位為湖南海利發展服務,積極開展新產品、新工藝技術研發,做好公司現有產品的技術支持和保障,為湖南海利安全生產保駕護航。2016年為發揮公司在農藥、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檢驗檢測優勢,發起組建研究院第三方檢測平臺“湖南加法檢測有限公司",為行業提供全方位安全評價與檢測服務。2016年,海利技術中心獲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自主創新的道路越走越寬闊。2017年,研究院殘留實驗室被農業部藥檢所確定為中美互認的GLP殘留登記試驗單位,并通過了美國EPA的認證,實現了與國際接軌的規范管理和標準化操作程序。
4 穩中求進是方向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海利的新發展理念,“穩中求進"是海利未來發展的總基調,抓住國家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湖南推進“四化兩型"建設這個契機,以“管理一流、產品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環境一流"為目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竟爭力和國際竟爭力。
海利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通過發展理念、體制機制、發展模式、經營思路、產品技術等全方位的創新驅動,大力拓展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全面優化整合優勢資源,積極化解淘汰過剩或落后產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產業基地合理布局,做大做強做優農化主業,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實力更強"的技術領先型企業發展新路,將湖南海利打造成為行業領先的集研發、制造與服務于一體的優勢企業。
在營銷模式建立方面,海利推行服務營銷與品牌戰略,積極推進農藥電子商務及網絡平臺建設,加強與戰略合作伙伴的協同作戰,拓寬國內外銷售渠道,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減少部分農藥產品的庫存壓力;積極調整營銷戰略,加大公司新煙堿類殺蟲劑等新產品宣傳力度和推廣應用,著力開發新用戶和新市場,不斷提升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確保新上項目具有良好的收益率。
在產品規劃設計領域,海利將繼續保持農藥原藥的優勢地位,著力推進產品升級換代和產業鏈延伸,重點建設海利常德產業園和涿州種衣劑基地,做精做深農藥、制劑及有機中間體等農化主業。首先,大力調整農藥產品結構,加快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的研發,重點發展高效、安全、經濟、環境友好的農藥品種,如低毒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高效低風險殺蟲劑、高效除草劑、新型殺菌劑,同時加快創制農藥品種產業化開發力度。第二,進一步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和價值鏈,重點發展水乳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微膠囊劑、大粒劑等環保農藥制劑、高附加值有機中間體。第三加強與世界500強公司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在未來發展規劃中,海利將通過提質改造現有產業,重點發展新煙堿類殺蟲劑等高效低毒農藥、環保農藥制劑及有機中間體,擴大生產能力和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公司農藥產業在國內的優勢地位,農藥市場占有率由現在的1.7%提高到2.5%以上。到2020年,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與布局合理,農藥及制劑形成5萬噸/年以上裝置能力,有機中間體形成2.5萬噸/年以上裝置能力。農用化工主營業務收人達到21.7億元,農藥收人超過18.0億元,力爭進人全國農藥百強企業前25名。
(本刊記者: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