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01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 瀏覽次數:694
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
2025-08-01
694
7月16~17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湖南懷化召開2025年全國秋糧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組織水稻主產區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機構的測報技術人員和有關專家綜合當前病蟲發生基數、寄主作物栽培條件和氣候條件等因素,會商分析了下階段發生趨勢。預計2025年中晚稻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1億畝次,蟲害發生面積6.3億畝次,病害發生面積2.8億畝次。其中,稻飛虱、二化螟、紋枯病偏重發生,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偏輕發生。
1 發生趨勢
1.1 水稻蟲害
稻飛虱總體偏重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2.5億畝次。華南中西部、江南、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發生;南方其他稻區中等發生。
稻縱卷葉螟總體中等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1.7億畝次。江南、長江下游沿江稻區偏重發生,西南東部、華南、長江中下游大部稻區中等發生;南方其他稻區偏輕發生。
二化螟總體偏重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1.6億畝次。江南西部稻區大發生;西南北部、江南東部、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發生;其他稻區中等發生。
灰飛虱、稻葉蟬、大螟、三化螟、稻稈潛蠅、稻粉虱、水稻跗線螨等其他蟲害在部分稻區有一定程度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5,000萬畝次。
1.2 水稻病害
紋枯病總體偏重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1.8億畝。西南北部和東部、華南中西部、江南、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發生;其他稻區中等發生。
稻瘟病總體中等發生,局部丘陵山區、老病區和感病品種偏重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4,500萬畝次。
稻曲病總體中等發生,但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凝露或霧霾天氣仍存在重發風險,預計全國發生面積3,300萬畝。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總體偏輕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50萬畝。
水稻白葉枯病、胡麻葉斑病、根結線蟲病、莖腐葉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區有一定程度發生,預計全國發生面積2,500萬畝。
2 預測依據
2.1 水稻重大病蟲害基數具備中等以上發生條件
當前,稻飛虱田間百叢蟲量,西南大部稻區為300~600頭、同比增加15%~30%,華南稻區為200~500頭、同比減少1%~10%,江南稻區為200~600頭、同比持平略減少,長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區低于200頭、同比減少18%以上,但滇南、川南和川東北、黔南、渝中、桂中和桂北、粵西、湘西和湘中、鄂西南局部未防治或漏防田百叢蟲量超3,000頭。稻縱卷葉螟田間畝幼蟲量,湖南為5,400頭、同比增加15%,南方其他地區低于1,500頭、同比減少10%以上。二化螟在大部稻區發育不整齊,田間蛾卵幼蟲并存,畝殘蟲量,湖南、江西等江南稻區為1,500~2,200頭、同比增加20%~30%,其中湘南、湘中、贛北局部超3,000頭;浙江為800頭、同比減少18%;其他稻區一般低于400頭。紋枯病常年偏重發生,田間菌源充足,病株率華南中西部、江南西部為6.8%~13.1%,其他稻區低于5%。稻瘟病發病點多面廣,感病品種仍有一定種植比例,病葉率一般在3%以下。
2.2 寄主作物高產優質等栽培方式和品種抗性水平不高有利于病蟲發生
我國單雙季稻混栽面積大,播栽期長、生育期差異大、橋梁田多,有利于水稻螟蟲、“兩遷”害蟲等重大害蟲輾轉為害。水稻品種仍以粗稈大穗為主,田間郁閉度高,易形成適溫高濕的田間小氣候;同時,水稻高產田種植密度加大、大肥大水等栽培措施較多,更加有利于水稻病蟲害發生流行。此外,據各地監測,各大稻區主栽品種稻瘟病抗性差異明顯,總體抗性不強,如四川省112個生產品種中48%的品種對葉瘟頸瘟均表現免疫,34%的品種表現感病;江蘇省2024年以來抗性品種種植面積占3~4成,同時連年種植同一品種導致抗性退化,增加了稻瘟病流行風險。
2.3 氣象條件有利于“兩遷”害蟲北遷和流行性病害發生
據國家氣象中心預測,今年盛夏(7~8月)水稻主產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東北地區、華南大部、西南地區南部等地降水偏多1~5成,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偏少1~3成;同時,盛夏將有4~5個臺風登陸或顯著影響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以上氣候條件,有利于華南、西南等地區水稻“兩遷”害蟲跨區域遷飛為害和細菌性病害發生蔓延,有利于東北地區稻瘟病、紋枯病發生流行,有利于江南、長江中下游稻區二化螟加快發育,暴發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