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01 來源:中農縱橫 作者:吳江 瀏覽次數:1740
中農縱橫
2025-08-01
1740
2025年以來,農藥市場迎來結構性行情,長期低迷的草甘膦呈逆襲反彈。據中農縱橫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草甘膦原藥價格達2.66萬元/噸,較5月低點上漲15.2%,同比上漲6.4%;行業毛利率由負轉正至3.82%,單噸毛利近1,000元,生產企業終于擺脫虧損困局。中農立華原藥監測顯示,目前草甘膦出口訂單排單交付,成交價持續上移。
圖1 截至2025年7月31日國內草甘膦原藥價格走勢(單位:萬元/噸)
作為全球第一大除草劑,草甘膦此輪漲價的核心邏輯在于“供需共振”:需求端內外需同步爆發,供給端則因產能收縮形成緊平衡。
供給端:庫存低位+主動限產,價格獲強支撐
供給端:目前全球草甘膦產能約120萬噸/年,其中海外孟山都38萬噸/年(占比31.4%)、中國產能81萬噸/年(占比66%),美國阿寶及印度企業,合計產能不足5萬噸。
國內產能主要集中在興發集團、福華化學、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公司,全球前四大企業CR4產能占比70.7%,行業產能集中度較高。國內已將新建草甘膦生產裝置列為限制類項目,預計未來草甘膦新增產能有限。
圖2 2025全球草甘膦全球有效產能分布
盡管全球草甘膦產能總體過剩,但2025年供給端呈現“階段性緊張”。
(1)原料成本攀升:甘氨酸、黃磷等原料受環保限產、水電供應波動影響價格大漲,中小產能因虧損被迫停車,行業開工率持續走低。
(2)庫存見底+限量發貨:行業庫存降至低位,疊加孟山都停產傳聞擾動,頭部企業(如興發集團、新安股份)主動“限量發貨”,部分企業甚至暫停8月接單,市場惜售情緒濃厚。
(3)短期總產能穩定,長期產能增長,企業產能趨于集中。
2014年以來,新增產能加大行業供應過剩的壓力,加上2016年國內供給側改革的推動堆疊嚴厲的環保督察行動,行業部分中小落后產能持續退出,2018—2025年,草甘膦已經沒有新增產能,到2025年,中國草甘膦有效產能穩定在80萬噸左右,國內政策限制新增產能的增長,行業擴產以技改為主。但長期產能有著增長的趨勢,如和邦生物計劃在印尼擴建20萬噸/年產能,江山股份貴州項目預計2025年底前試生產(5萬噸),建成后公司草甘膦總產能為12萬噸。
圖3 2012—2025我國草甘膦原藥產能變化情況(萬噸)
需求端:內外需雙輪驅動
草甘膦需求中70%依賴出口(巴西、阿根廷、美國為主),30%為國內農業用藥。此輪需求爆發來自兩大市場同步拉動:
國內市場:夏季農田除草需求上升,下游制劑廠商備貨積極性增強,詢單量環比顯著提升。
國際市場:5月起南美、東南亞進入用藥旺季,巴西、阿根廷采購需求集中釋放,我國草甘膦出口量激增,價格被強勢推高。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企業訂單已排滿,短期供需缺口仍存。
圖4 全球草甘膦消化的領域及構成
龍頭企業迎盈利拐點
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受價格低迷拖累,興發集團、和邦生物等龍頭企業草甘膦業務均陷虧損。隨著價格回暖,行業利潤進入修復通道:
興發集團表示,草甘膦價格每上漲1,000元/噸,預計年利潤增厚約2億元。
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揚農化工等企業業績彈性同樣顯著,行業盈利周期重啟。
后市展望:高位震蕩,關注三大變量
當前2.6萬元/噸的價格能否持續?市場觀點分化:
短期:南美旺季未結束+國內補庫需求支撐,價格或維持高位震蕩。
中期:需警惕海外種植季結束后需求回落,以及新增產能釋放壓力。
長期:轉基因作物推廣進度與產能博弈將成為關鍵因素。
行業提示:重點關注南美采購節奏、國內甘氨酸開工率及轉基因政策動向,這些變量將決定草甘膦價格是“再沖新高”還是“溫和回調”。
草甘膦市場正迎來供需共振驅動的階段性回暖,價格從底部反彈至2.66萬元/噸,行業盈利由負轉正。短期來看,南美旺季需求疊加國內備貨周期形成有力支撐,供給端則受原料成本壓力及低庫存制約,共同推動價格上行。但從中長期觀察,全球產能過剩的基本面未改,轉基因推廣進度與環保政策將成為影響行業走向的關鍵變量。當前行情更多是市場對供需錯配的修正,企業需在把握盈利窗口的同時,警惕后續產能釋放帶來的回調風險,保持審慎經營策略以應對行業周期性波動。
驅動草甘膦市場發展的核心因素
(1)優秀的產品性質:草甘膦屬于廣譜性非選擇性的除草劑,對100多種一年生雜草以及60多種多年生雜草有效。從1972年上市至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市場持續發展,第一峰值可達10多億美元。
(2)耐除草劑(HT)技術的飛躍發展:1996年以后,孟山都的(Xtend,耐草甘膦、麥草畏)、2,4-滴(陶氏的Enlist)以及耐HPPD、PPO技術的開發,美國相繼批準了耐除草劑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的種植。隨著耐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滲透和大面積推廣應用,草甘膦的市場規模迅猛增長,目前市場規模達65億~76億美元,是轉基因推廣初期的5倍以上。
(3)草甘膦可接受的抗性雜草發展和雜草控制水平。
(4)中長期來看,伴隨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及百草枯等禁用,草甘膦市場需求仍有增長空間。
市場價格復盤及價格展望
21世紀以來,我國草甘膦價格經歷了3個較為明顯的周期,分別出現在2007—2008年、2013—2014年和2021—2022年,每個周期驅動因素不盡相同,但是供給側對價格影響權重更大。
2006年之前,全球草甘膦產能供應不足。2006年,受颶風影響,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產商孟山都公司(現屬拜耳)10萬噸生產線停產,同時大豆、玉米等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加之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提升成本,導致全球草甘膦供需矛盾加劇,價格一度推漲至10萬元/噸。2008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機引發原油跌價,草甘膦原材料成本降低,加上此前草甘膦的高利潤引發投資熱潮,草甘膦價格開始下滑,至2008年底達到2.2萬元/噸。2009—2012年,中小企業迫于成本壓力普遍停工,草甘膦價格維持低位震蕩。2012年之后,伴隨下游應用消化庫存,行業開工率偏低導致供給緊張,草甘膦價格震蕩上行,至2013年9月達到4.5萬元/噸;期間,2013年5月發布的《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環辦〔2013〕57號)要求,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對草甘膦行業全面環保核查;而首批10家申請核查的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中,只有江南化工、江山股份、優士化學和泰盛化工4家符合環保要求。之后,草甘膦利潤增長吸引中小企業復工、生產商擴產,2016年7月草甘膦市價順勢下滑至1.7萬元/噸。隨后,經歷2015年以來的4輪高壓環保核查、督察以及安全檢查,我國開啟了草甘膦高質量發展之路,產業集中度和規模產能提高明顯,政策效益明顯。
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歐美及北美異常氣候及草甘膦致癌風波等諸多因素影響,全球草甘膦需求受挫,國內草甘膦出口量價齊跌,期間“三磷”排查行動導致草甘膦價格小幅反彈至2.5萬元/噸,隨后國內草甘膦價格下跌。2020年下半年四川地區洪水導致草甘膦供應緊張,2021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上漲,草甘膦價格開啟上行通道。2020年8月,四川水災導致草甘膦行業廠家停產,加上供應商檢修,供給端出現較大缺口,疊加9月份南半球春耕需求旺盛,草甘膦價格逐漸攀升,加上2021年以來化工原材料黃磷、醋酸等價格上漲的推動,2022年初俄烏沖突帶動全球糧食價格上漲,草甘膦等農藥化肥價格加速上漲,到2022年1月草甘膦(95%原粉)市場均價8.03萬元/噸。2022—2024年,2022年開始,伴隨草甘膦供需、成本逐步恢復正常,草甘膦價格震蕩回落至2023年6月的2.4萬元/噸,2023年6~7月,受原料黃磷價格上漲導致成本面支撐增強,行業持續低負荷生產導致庫存有效消化,國內貨源供需趨緊,疊加草甘膦三季度海外銷售旺季預期等因素影響,7月底草甘膦市場價格上漲至3.8萬元/噸左右。此后草甘膦價格再次回落。
202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草甘膦主要廠商產量的逐步恢復,海外終端市場消化前期庫存導致采購需求減少,草甘膦價格開始步入下行周期。2025年5月以來,主流企業排單充足,行業庫存持續下降,供應端保持挺價態度,新單成交價格持續上漲。
目前,草甘膦原藥價格達2.66萬元/噸,今年后期草甘膦原藥價格將呈現“先漲再回調”的態勢,反彈高點預計在9~10月份,短期價格看到2.8萬~3.0萬元/噸。
圖5 草甘膦價格復盤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