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農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標準聯接“新”與“質”,本源始于創新之中,意義立于質量之中,其作用不僅表現于市場規則的基礎性,還反映在時代進步的引領性。標準引領,是一個國家步入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志。農藥學科和農藥產業的發展同樣需要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筆者查詢了相關標準平臺和公告(數據截至2024.10.18),統計分析了農藥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主要包括與農藥直接相關的農藥生產、登記、流通、使用、檢測、安全、其
2025-07-04
發布時間:2025-07-04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2025年第6期 作者:白小寧,趙安楠,傅桂平,宋和平,田磊,武麗輝 瀏覽次數:1250
《農藥科學與管理》2025年第6期
2025-07-04
1250
1
近5年我國新農藥登記產品情況
2020~2024年,我國共批準登記了45個新農藥,49種新有效成分,85個新農藥產品,其中35種有效成分是原藥或母藥與制劑同時申請登記的。其中,2020年登記6個,2021年登記21個(有效成分23個),2022年沒有登記,2023年登記10個,2024年登記8個(有效成分10個)(表1)。從2025年新農藥的登記情況看,已取得6種新農藥登記,包括1種植物源農藥和5種微生物農藥。2025年4月2日公示了4個新農藥,包括1個生化農藥和3個微生物農藥,預計今年新農藥的登記數量將大于10個。
表1 近5年新農藥、有效成分名單及產品數
2 近5年登記新農藥產品特點分析
2.1 新農藥產品基本是低毒或微毒產品 2020~2024年,我國登記的85個新農藥產品中,微毒產品27個,占總數的31.8%,低毒產品57個,占總數的67.1%,中等毒產品1個,占總數的1.2%,我國新農藥產品的毒性基本屬于低/微毒的(表2)。隨著微生物農藥的增加,微毒產品也會增加。目前,所有登記產品中微/低毒的比值已達到47.4%,在農藥登記進展中,估計微毒產品數量還會有所提升。隨著新農藥登記數量的增加,高效、低風險產品逐步替代高風險農藥,也促進了我國農藥品種結構不斷優化。
表2 2020~2024年新農藥產品的毒性級別統計表
2.2 環保劑型占優勢 在近5年的新農藥登記的制劑劑型中,懸浮劑18個,數量最多,占新產品劑型總數的36.7%;其次,可濕性粉劑和可溶液劑均占12.2%;近期發展較快的可分散油懸浮劑占10.2%,主要是除草劑和微生物農藥;揮散芯占10.2%,水分散粒劑占8.2%(表3)。微生物農藥采用水分散粒劑,需選擇適當的載體及加工工藝等,才能不會對菌種、發酵物等活性成分造成不利影響,也才能在施用方式、崩解分散性能、耐受性、貨架期、抗逆性、加工過程和運輸等方面體現益處。而乳油、粉劑在此期間均僅有1個產品,說明老劑型在新農藥產品中的占有率有限。
表3 2020~2024年新農藥產品劑型的數據表
2.3 除草劑產品較少 近期殺蟲、殺菌的微生物新農藥登記發展迅速,而在除草領域進展遲緩。5年期間,登記新農藥產品殺蟲劑28個,殺菌劑30個,除草劑16個(表4)。雖然全球已篩選出多種具有雜草生防效果的微生物菌株,但實際生產和登記的產品數量仍然較少,尤其是2024年3個化學除草劑吡唑喹草酯、氟砜草胺、氟草啶均已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農藥通用名。20多年來已有幾十個農藥陸續取得國際通用名,隨著農藥研發品種的涌現,每年都有新農藥列入此名單。希望已獲得ISO農藥通用名的企業能主動向農藥登記單位和《農藥中文通用名稱》國標起草單位進行告知,以便及時錄入更新。
表4 2020~2024年新農藥產品的農藥類別統計表
從登記主體看,目前已有3所大學以高校名稱作為農藥登記證的持有人,體現非企業機構已步入新農藥研發應用的行列。
2.4 生物農藥在新農藥中占多數 2020~2024年,登記新化學農藥產品28個,占新農藥總數的32.9%;生物農藥57個,占67.1%,其中,微生物農藥37個,占整個生物農藥的64.9%,生物化學農藥16個,占比28.1,植物源農藥僅4個,占比7%。說明微生物農藥發展速度最快,研發和生產步伐正在與日俱進,是我國農藥發展進程中的一個亮點。新農藥登記中,生物農藥數量已超過化學農藥登記的數量,同時也反映出其登記資料要求相對寬容于其他類農藥。植物源農藥登記產品數量排在最后(表5)。
表5 2020~2024年新農藥產品來源分類數據表
隨著物種分類技術的發展,生物分類學的進步以及人們對物種鑒別和分類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3 小結
近5年登記的新農藥基本屬于低/微毒產品,高效、低風險新農藥將逐步替代高風險農藥,對促進農藥品種結構優化升級、農藥使用減量增效起到積極作用。環保劑型在新農藥登記中優勢明顯,同時也是農藥發展的整體趨勢,截至2025年4月21日,我國所有農藥登記產品中,懸浮劑達11 076個,位列第1位,超過了乳油和可濕性粉劑的數量。近期微生物農藥發展迅速,微生物農藥在新農藥中占多數。國家通過多項政策措施來支持和推動生物農藥發展,未來其產品在農業生產中預計將會占據更大空間。